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在活体上实现下颌切牙管(MIC)的检出和定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从医院放射科CBCT数据库中,筛选符合标准的18~85岁个体.在研究对象的CBCT图像上,识别44~34根尖下方的MIC,确定可视性,测量MIC直径及到多个解剖标志的距离.结果 第一前磨牙和尖牙区MIC可视性明显优于切牙区.下颌骨横断面上MIC多走行于垂直向中1/3段中线偏唇/颊侧.随着向正中联合部延展,MIC直径逐渐变小,绝大多数在切牙区变为不可见.结论 MIC的临床意义可能没有想象中的重要.术前告知MIC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是必需的,但更多是基于法律和伦理上的考虑.术前个性化三维图像检查和测量、以及术中尽量避开MIC中的血管神经束,仍是基本的临床要求.
推荐文章
下颌骨的显微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下颌骨
副孔
口腔肿瘤
微创外科
成人骨性Ⅲ类错正畸去代偿后切牙牙根吸收的CBCT研究
错 ,安氏Ⅲ类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牙根吸收
唇倾角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用CBCT对下颌骨切牙管的检出及对临床意义的探讨
来源期刊 口腔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下颌切牙管 锥形束CT 临床意义
年,卷(期) 2019,(9)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5-81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816.98
字数 23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591/j.cnki.kqyx.2019.09.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志刚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 27 166 5.0 12.0
2 潘向勇 佛山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1 0 0.0 0.0
3 胡汉华 佛山市口腔医院放射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下颌切牙管
锥形束CT
临床意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口腔医学
月刊
1003-9872
32-1255/R
大16开
江苏南京市汉中路136号
28-7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85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293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