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多年田间试验研究的方法,分析水稻+鸭生物互作与水稻单作两个生产模式下对水稻生长、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稻+鸭生物互作模式,不影响水稻田间生物学性状和产量构成,可适当延长水稻大田生育期,一定程度上提高稻米质量和使用品质,增强了生态稻米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有效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农残,提高稻米高安全性,促进农业生态安全和绿色产业发展;提高了水稻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单位土地面积的净收益,是稻区的农业产业发展、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有效模式;可有效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力和提高当量土地效率,为稻区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一条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
推荐文章
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中N2O排放及经济效益评价
N2O排放
稻鸭共作生态系统
温室效应
经济效益
稻鸭共作鸭放养密度及经济效益研究
稻鸭共作
放养密度
经济效益
茭白-鸭共作系统中氮平衡及经济效益分析
茭白-鸭共作系统
氮平衡
经济效益
有机稻鸭共作对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有机水稻
稻鸭共作
土壤养分
经济效益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稻+鸭生物互作的综合经济效益研究
来源期刊 农学学报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水稻单作 稻+鸭模式 生物互作 生物多样性复合农业生产模式 绿色产业 经济效益
年,卷(期) 2019,(10) 所属期刊栏目 三农问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88
页数 5页 分类号 F323.3|F326.11
字数 461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文俊 41 382 12.0 18.0
2 汤利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179 2925 32.0 45.0
3 刘丽芳 云南省贸易经济学校经营管理系 13 79 5.0 8.0
4 唐世凯 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1)
共引文献  (91)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4(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5(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6(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稻单作
稻+鸭模式
生物互作
生物多样性复合农业生产模式
绿色产业
经济效益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学学报
月刊
1007-7774
11-6016/S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农业部北办公区中国农学会
18-161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5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62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