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苏北地区常规粳稻苏秀86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稀落谷不同长秧龄和常规落谷常规秧龄两种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秧龄25 d常规落谷相比,稀落谷秧龄25~35 d的处理秧苗素质有所提高,移栽后发根速度快,缓苗期短;在栽插基本苗一定的情况下,稀落谷的处理随着秧龄的增加,水稻产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秧龄30 d稀落谷的处理产量最高,其次为秧龄35 d稀落谷的处理和秧龄25 d稀落谷的处理,产量最低的是秧龄40 d稀落谷的处理.总体上,稀落谷秧龄在25~35 d之间时秧苗素质较高,产量较秧龄25 d常规落谷处理增产57.0~130.5 kg/hm2,说明该品种稀落谷条件下秧龄弹性较大,适当延长秧龄(30~35 d)更有利于获得高产.
推荐文章
秧龄对机插超级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超级稻
机插
秧龄
秧苗素质
产量
烯效唑对不同落谷密度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烯效唑
化学调控
落谷密度
秧苗素质
栽插质量
产量
秧龄对安徽沿江机插双季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秧龄
双季早稻
机插
秧苗素质
产量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水稻
育秧方式
秧苗素质
栽插质量
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稀落谷长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 产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稻米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水稻 稀落谷 长秧龄 秧苗素质 栽插质量 产量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品种与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3-85
页数 3页 分类号 S511.043
字数 20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9.06.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静静 12 17 3.0 3.0
2 张鹏 13 14 3.0 3.0
3 杜洪艳 12 15 2.0 2.0
4 孙善国 4 8 2.0 2.0
5 李东升 13 18 3.0 3.0
6 唐小洁 7 3 1.0 1.0
7 张彦兵 6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4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稻
稀落谷
长秧龄
秧苗素质
栽插质量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稻米
双月刊
1006-8082
33-1201/S
大16开
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
32-31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1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01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