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过程,一般采用电路或耦合模理论来分析.然而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缺陷,无法深入地描述系统及元器件的时域能量状态,基于此,该文结合电路与耦合模理论提出一种新型能量流模型,进一步完善无线电能传输理论.首先从Series-Series(SS)型补偿结构出发建立无线电能传输能量流模型,然后应用Matlab和Advanced Design System(ADS)软件对该理论进行仿真,将其与电路模型和耦合模模型进行对比,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对能量流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获得了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能量流模型的正确性.同时表明,相较于电路模型与耦合模模型,能量流模型能够更深层地描述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工作机理,有助于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更加完善的理论基础.
推荐文章
磁耦合谐振串串式无线电能传输研究
无线电能传输
磁耦合谐振
串串式模型
输出功率
传输效率
水下磁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无线能量传输
电磁谐振
海水
最大功率
最大效率
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谐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无线电能传输
耦合谐振
功率
效率
影响因素
植入式集成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分析
植入式
无线电能传输
磁耦合谐振
效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能量流理论的谐振式无线电能 传输原理分析与验证
来源期刊 电工技术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磁耦合谐振 能量流模型 SS型
年,卷(期) 2019,(20) 所属期刊栏目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88-4195
页数 8页 分类号 TM724
字数 313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595/j.cnki.1000-6753.tces.L801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诸嘉慧 33 152 8.0 10.0
2 刘之方 22 135 6.0 11.0
3 高强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17 53 4.0 6.0
4 刘齐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9 16 3.0 3.0
5 潘加玉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6)
共引文献  (175)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4(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5(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无线电能传输
磁耦合谐振
能量流模型
SS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工技术学报
半月刊
1000-6753
11-2188/TM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2号天莲大厦10层
6-117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330
总下载数(次)
38
总被引数(次)
19555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