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伤寒论》中方剂选药精当、组方严谨、疗效显著,因此在今天也被广泛应用.炙甘草是方中用药频次最多的药物之一,随着炮制技术的发展,今天所用炙甘草是生甘草加入辅料蜂蜜炮制而成,而笔者认为仲景所用炙甘草仅为简单炒制得来,原因有二:一是经查阅文献发现当时对炙字的应用是指火炒或烤义,同时仲景所用药物大多原始,蜜法制药虽早已有之,但将其应用于甘草却是始于唐朝;二是蜜炙甘草后有甘缓、甘壅、腻滞敛邪及滑肠等弊端,原书中对于蜂蜜的应用也是取其延缓药力、滋阴润燥等特点,结合书中疾病病因病机特点,配伍于方中并不恰当.因此结合本书时代背景及组方临证应用特点可认为《伤寒论》炙甘草即是现代的炒甘草.
推荐文章
浅析《伤寒论》中甘草之运用
伤寒论
甘草
运用
《伤寒论》中甘草的运用探析
甘草
张仲景
功效
组方/分析
从量效关系探讨《伤寒论》甘草用药规律
伤寒论
甘草
量效关系
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伤寒论》中炙甘草应为今之炒甘草
来源期刊 环球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伤寒论 炙甘草 炒甘草 炮制 蜜炙
年,卷(期) 2019,(11) 所属期刊栏目 争鸣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72-167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2
字数 39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1749.2019.1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冬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科研处 65 486 13.0 20.0
2 李丽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73 468 13.0 20.0
3 陈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67 340 12.0 16.0
4 张迪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3 1 1.0 1.0
5 陆瑞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1 1 1.0 1.0
6 邹天远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1 1 1.0 1.0
7 王梦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4 1 1.0 1.0
8 王启航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5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伤寒论
炙甘草
炒甘草
炮制
蜜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球中医药
月刊
1674-1749
11-5652/R
大16开
北京东四西大街46号
80-726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7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46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