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国标中氧化法与直接淬硬法是测定碳含量在0.25%~1.00%钢中晶粒度的主要方法, 然而运用这两种方法得出的晶粒尺寸往往出现偏小的情况.本文通过对55SiCr弹簧钢分别运用直接腐蚀法、EBSD法、氧化法与直接淬硬法测定晶粒度, 经过比较与分析得出:氧化法与直接淬硬法测得的晶粒尺寸相比较直接腐蚀法与EBSD法要小, 其原因在于热处理后的试样中含有残留奥氏体小晶粒, 在用软件评级时, 误将一个大的晶粒因为残留奥氏体晶界的拐入而分割成两个小晶粒来统计, 从而造成晶粒尺寸的偏小.人工去掉小晶粒或假设未考虑残留奥氏体时截点数为n, 考虑残留奥氏体的影响, 其截点数约为n+Dn, 测量线段长度为L, 校正前后的晶粒度分别为Z1和Z2, 则有Z1=L/n, Z2=L/ (n+Dn), 进一步可以得出Z2=Z1/ (1+D) .经这两种方法校正后得到的结果与直接腐蚀法和EBSD法获得的结果较为接近.
推荐文章
利用中高碳钢废铁屑生产铁黄颜料工艺研究
中高碳钢
低碳钢
铁黄颜料
复吹转炉中高碳钢冶炼工艺优化研究
中高碳钢
转炉
冶炼工艺
脱磷
超高碳钢马氏体相变及超细晶粒对亚结构的影响
超高碳钢
马氏体亚结构
滑移切应力
孪晶切应力
高碳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预测
奥氏体晶粒尺寸
高碳钢
含Ti钢
析出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高碳钢晶粒度测定方法研究
来源期刊 金属热处理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氧化法 直接淬硬法 晶粒度 残留奥氏体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测试与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9-222
页数 4页 分类号 TG142.2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51/j.issn.0254-6051.2019.01.04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杰 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2 85 5.0 8.0
2 刘新宽 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37 518 12.0 18.0
3 王军艺 5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氧化法
直接淬硬法
晶粒度
残留奥氏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金属热处理
月刊
0254-6051
11-1860/TG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8号北京机电研究所内
2-827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03
总下载数(次)
47
总被引数(次)
560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