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青藏铁路沿线进行植被恢复不仅可以促进沙质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同时植物的防风固沙功能对铁路的安全运营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通过对青藏铁路西格段沿线5种不同类型恢复模式下土壤及植被的调查,分析不同恢复措施对林下植物多样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林恢复模式的地上生物量和生产力因林龄和林分配置不同而不同,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柽柳(Tamatix chinensis)林生产力最高(1.92t·hm-2·a-1),其次为柽柳纯林(1.87 t·hm-2·a-1);各模式均增加了林下植物的多样性,其中:沙棘(Hippophaer hamnoides)-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林内有6科8属8种植物,柽柳纯林有7科9属10种,但不同模式下优势种不同.5种恢复模式均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人工灌木林在改善土壤碱化程度上比乔木林效果更好:沙棘-柠条林和柽柳纯林表层(0~20 cm)土壤pH分别降低了1.05和0.75;5种恢复模式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并且表现出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减小的“表聚”现象,柽柳纯林土壤有机质增加最为明显:表层含量达12 g·kg-1,比恢复前增加了近1倍.这一研究结果为青藏铁路沿线的沙漠化防治和植被恢复中恢复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高原地区铁路建设生态恢复技术初探——以青藏铁路格唐段为例
高原地区
青藏铁路
青藏高原
生态防护
生态恢复
新建青藏铁路沿线各生态区植被分布特征研究初探
新建青藏铁路
格尔木-拉萨段
植被分布
β多样性
青藏铁路沿线景观保护评价方法研究
青藏铁路
景观美景度、景观敏感度
景观阈值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基于视觉廊道的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动态景观评价
青藏铁路
景观段
动态景观
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青藏铁路西格段沿线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效益
来源期刊 生态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青藏铁路 沙化 植被恢复 土壤性质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7-636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92/j.1000-4890.201903.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金星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40 389 9.0 18.0
2 郑景明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39 649 13.0 24.0
3 王进昌 8 26 3.0 5.0
4 郭坤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3 4 1.0 2.0
5 任康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3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0)
共引文献  (563)
参考文献  (3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3)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2(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3(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4(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5(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6(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7(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8(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9(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1(2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2(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3(1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4(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5(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青藏铁路
沙化
植被恢复
土壤性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杂志
月刊
1000-4890
21-1148/Q
大16开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8-161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55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1617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