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浅旋耕是内蒙古河套灌区常用的耕作方式,长期采用浅旋耕导致耕层变浅、犁底层变硬、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本文探索了翻耕和深松对内蒙古河套平原灌区不同产量水平下玉米农田土壤肥力的作用,以明确适宜本地区长期可持续的耕作技术.[方法]本研究在巴彦淖尔市黄河沿岸进行.选择了长期引黄灌溉,且分别采用浅旋耕(10-15 cm)、传统翻耕(20-30 cm)和深松(30-35 cm)3种耕作措施及低、中、高3个产量水平地块.在玉米收获后,采集0-20、20-35和35-50 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容重、土壤固液气三相比、土壤水分含量和养分含量,调查玉米产量,分析传统翻耕和深松对不同产量水平地块土壤质量及玉米产量的作用效果,以及不同产量水平地块采用深松和传统翻耕的增产潜力.[结果]3个产量水平土壤上,深松和翻耕较浅旋耕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7.25%~32.11%、5.36%~21.91%,土壤容重降低5.23%~8.61%、0.69%~4.91%,土壤固液气三相比R值降低12.24%~89.97%、7.30%~57.74%,土壤全氮含量提高了17.88%~55.60%、9.81%~22.25%,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21.23%~41.26%、10.84%~22.04%,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36.85%~71.99%、6.01%~50.99%,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8.85%~54.14%、14.63%~36.38%;深松的效果显著好于传统翻耕.低、中、高产量水平地块采用深松,玉米的增产潜力分别为29.56%、25.37%、16.13%,采用传统翻耕分别为22.75%、16.96%、16.55%,采用深松的增产潜力大于采用翻耕.[结论]内蒙古河套平原耕作措施由浅旋耕改为深松与传统翻耕,能显著改善低、中、高产肥力地块土壤的理化特性,并提高玉米产量,其中深松效果均好于传统翻耕.低肥力与中肥力水平下采取深松耕作效果最佳,高肥力水平下深松与传统翻耕均可.
推荐文章
内蒙古河套灌区玉米与向日葵霜冻的关键温度
河套灌区
霜冻
抗寒能力
过冷却点
内蒙古河套灌区饲草大麦复种食用向日葵幼苗试验研究
河套灌区
饲草大麦
复种
食用向日葵
内蒙古河套灌区秋浇定额研究
秋浇定额
土壤含水率
土壤盐分
地下水位
河套灌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蒙古河套平原灌区玉米适宜耕作方式研究
来源期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土壤肥力 耕作方式 土壤理化特性 玉米产量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2-401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899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74/zwyf.1808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聚林 193 3396 35.0 48.0
2 于晓芳 73 609 14.0 22.0
3 王富贵 11 57 4.0 7.0
4 胡树平 65 487 11.0 19.0
5 赵晓宇 3 10 2.0 3.0
6 崔涛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8)
共引文献  (257)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4(2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5(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6(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壤肥力
耕作方式
土壤理化特性
玉米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月刊
1008-505X
11-3996/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82-169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4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355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