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医情志医学起源于先秦至东汉,与古代哲学中的情志理论密切相关.本文从“心”“性”“情”“志”4个方面对先秦至东汉相关文献进行分类研究和探讨,以期进一步深入分析情志、心理产生的过程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认为“心”有识别和思维的功能,主要用于感受、认知外在的事物,可以进行思考、考虑;“性”即一个人的本性和个性,既具备先天的本性,又具备后天逐步培养起来的个性;“情”则为情绪、情感体验,是在“心”的识别和认知外在事物之后刺激内在的“性”而产生的对外在事物的情绪、情感体验,有着喜恶爱憎的分别;“志”属于一个人的志向、行动的趋向,属于在“心”“性”“情”等活动之后进一步激发出来的行为趋向.各个层次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当“心”“性”“情”的过程中出现不良的欲望追求时,没有受到有效控制,任由其落实到个人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了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趋向和行为趋向,而由于不良的行为又会继续动摇本性,使得心思不良、心境恶化、情绪欲望等则更加无法自制,可引起和加重情志病.
推荐文章
汉江上游东汉时期洪水事件的文献记录
东汉时期
洪水灾害
文献记录
汉江上游
基于HEC-RAS模型的汉江上游东汉时期古洪水事件研究
东汉时期
古洪水研究
HEC-RAS模型
汉江上游
中医防治情志病证理论源流初探
先秦文化
情志病证
理论源流
试论中医情志致病机理
情志
病因
致病机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先秦至东汉时期中医情志医学理论溯源
来源期刊 中医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中医情志医学 先秦至东汉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7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0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8/j.issn.1674-8999.2019.01.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梧桐 3 6 2.0 2.0
2 李德杏 46 108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医情志医学
先秦至东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学报
月刊
1674-8999
41-1411/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号
36-15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09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64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