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感染性疾病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病因构成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对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7月入住我院的203例感染疾病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因、感染的病原体、血小板减少程度及其与临床预后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的病因以多系统感染、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主,感染病原体以细菌感染最多见,其次为病毒感染和混合感染,常见细菌为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埃希菌以及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为主的革兰阴性杆菌.血小板减少程度以I度多见,IV度少见.病毒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比细菌感染引起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65岁、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有并发症、入院时白细胞≥12×109/L的患者与无上述条件的患者比较预后差(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出现并发症为感染伴血小板减少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感染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以多系统感染、细菌感染最常见,但病毒感染引起血小板减少比细菌感染降低更明显,年龄、有无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推荐文章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诊治进展
血小板减少
发热
布尼亚病毒科
诊断
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血小板减少
发热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疾病特征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90例临床分析
妊娠
血小板减少症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感染性疾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
来源期刊 血栓与止血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感染 血小板减少症 病因 危险因素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5-189
页数 5页 分类号 R558+.2
字数 342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久法 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4 24 2.0 4.0
2 苏天皎 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
共引文献  (3595)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感染
血小板减少症
病因
危险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血栓与止血学
双月刊
1009-6213
44-1513/R
广州昌岗东路250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2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45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