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辽宁化工       
摘要:
曾岔油区长9油层含水较高,目前仍处于笼统注水开发过程,采油效率偏低,且注采关系不对应.本文通过动态分析法和微地震裂缝监测法,对曾岔油区裂缝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动态裂缝综合分析、微地震裂缝监测,认为曾岔油区长9油层裂缝走向集中在北东东—南西西向.②监测HW9井共计9段压裂施工,裂缝网络长度为227~367m之间,宽度为49~124m之间,高度38~358 m之间.③对裂缝方向上的水淹井和裂缝发育的层段进行挤封,下步可进行转注可行性的论证.
推荐文章
吴起油田白土沟油区长9-1油藏分布规律研究
白土沟油区
烃源岩厚度
分布规律
吴起油田苗沟油区长21油藏分布规律研究
油藏特征
有效厚度
油藏下限
吴起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柴窑区长3油层组油气分布规律
油气分布规律
长3油层组
柴窑区
沉积微相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油田罗庞塬油区长4+5油层砂体展布规律研究
罗庞塬区域
长4+5油层
砂体等厚图
油层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曾岔油区长9油层裂缝分布规律
来源期刊 辽宁化工 学科
关键词 裂缝分布 微地震裂缝监测 曾岔油区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田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5-596,599
页数 3页 分类号 TE12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0935.2019.06.03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瑞 6 1 1.0 1.0
2 陈林 4 2 1.0 1.0
3 舒维 3 10 1.0 3.0
4 李婷婷 5 2 1.0 1.0
5 伍代禹 2 0 0.0 0.0
6 马荣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0)
共引文献  (36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裂缝分布
微地震裂缝监测
曾岔油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辽宁化工
月刊
1004-0935
21-1200/TQ
大16开
1972-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5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34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