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合并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9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45例,采用单侧入路PVP治疗,其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75.35±11.82)岁,骨密度T值为(-4.28±0.65)g/cm3;B组49例,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单侧入路PVP治疗,其中男19例,女30例,年龄(76.79±9.64)岁,骨密度T值为(-4.33±0.72)g/cm3.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并发症;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12、18个月的VAS、OD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12、18个月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并计算其分布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水泥注入量A组为(8.42±1.24) ml,B组为(9.19±1.09)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无脊髓神经根损伤,术后均无肺栓塞、骨水泥毒性反应、感染等并发症.骨水泥渗漏A组出现5例,B组4例,均未引起相应临床症状,未予特殊处理.骨水泥分布A组优25例,良19例,差1例,B组优45例,良4例;骨水泥分布优良率B组高于A组(P<0.05).术前及术后1、12、18个月VAS、ODI评分A组分别为8.29±0.74、2.59±0.14、3.75±0.38、3.84±0.88和40.04±3.16、9.24±2.82、12.27±2.64、15.83±2.58,B组分别为8.22±0.82、2.54±0.19、2.81±0.23、2.82±0.45和39.98±2.05、9.16±2.10、9.46±2.41、9.76±2.46;术后1个月VAS、ODI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18个月A组高于B组(P<0.05).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及18个月椎体高度、Cobb角A组分别为(59.17±1.42)%、(85.95±2.19)%、(75.27±3.45)%、(68.34±2.24)%和(23.83±3.37)°、(15.26±2.61)°、(17.63±2.16)°、(19.46±2.54)°,B组分别为(59.31±1.87)%、(89.19±2.53)%、(88.62±2.51)%、(88.59±2.62)%和(24.72±3.78)°、(14.91±2.28)°、(15.48±2.55)°、(15.86±2.81)°.术后即刻椎体高度B组大于A组,Cobb角B组小于A组(P<0.05),在随访中,B组椎体高度无明显变化,A组椎体高度塌陷(P<0.05).结论:在治疗合并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使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较单独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防止椎体再塌陷,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
推荐文章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02例
骨质疏松/并发症
骨折/治疗
@经皮椎体成形术
闭合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闭合复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闭合复位
脊椎穿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椎体裂隙征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手法复位 经皮椎体成形术
年,卷(期) 2019,(7) 所属期刊栏目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1-597
页数 7页 分类号 R683.2
字数 51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0034.2019.07.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谭明生 中日友好医院骨科 98 851 15.0 25.0
2 唐向盛 中日友好医院骨科 45 318 12.0 16.0
3 周峻 11 17 2.0 3.0
4 韦竑宇 中日友好医院骨科 12 150 5.0 12.0
5 王延雷 7 30 3.0 5.0
6 董春科 5 16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
共引文献  (36)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2)
18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椎体裂隙征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手法复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骨伤
月刊
1003-0034
11-2483/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甲16号
82-393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2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18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