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听到“马克思主义”这个名字,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某种逆反,因为从小学到大学的公民教育,我们都在遭遇马克思这个名字。一方面,这当然是我们公民教育中某种“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式狂轰烂炸,造成的尴尬的心理后果,以至于嘲讽“庸俗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文艺青年们叛逆主流、构筑群体认同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这种“无处不在”也恰恰说明,我们今天仍然必须严肃地面对卡尔 马克思及其遗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绕不过的历史前提,它奠定了我们时代的许多特征,奠定了我们习以为常的许多自我理解。
推荐文章
网络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网络时代
马克思主义内在动力探析
马克思主义
内在动力
探析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影视纪录新时代研究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影视记录
新时代研究
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解读
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
内涵
解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学习马克思主义才能理解我们的时代
来源期刊 学习与研究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群体认同 文艺青年 自我理解 学习马克思主义 教条主义 习以为常 形式主义 马克思
年,卷(期) 2019,(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62
页数 3页 分类号 G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杰 重庆大学博雅学院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群体认同
文艺青年
自我理解
学习马克思主义
教条主义
习以为常
形式主义
马克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学习与研究
月刊
1673-5544
11-4790/D
北京1723信箱
出版文献量(篇)
5559
总下载数(次)
23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