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自从索拉非尼作为晚期肝细胞癌(HCC)靶向治疗的一线药物,多年来的临床研究尚未证实新的分子靶向药物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优于或不劣于索拉非尼,或用于索拉非尼治疗失败后二线治疗.但2017年的多项临床研究中这种现状有所改变,其中REFLECT研究表明,仑伐替尼一线治疗晚期HCC的疗效不亚于索拉非尼. RESORCE研究、CheckMate?040研究分别证实瑞格非尼、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纳武单抗用于索拉非尼治疗后进展的二线晚期HCC治疗.这些药物的研发,将为晚期HCC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推荐文章
程序性死亡分子-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晚期肾癌的新进展
肾癌
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
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
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非病毒性相关肝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肝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肝癌,原发性
化疗栓塞
靶向治疗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21例分析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纳武单抗
帕博利珠单抗单抗
大疱性类天疱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分子靶向药物及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在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中华肿瘤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肝肿瘤 原发性肝细胞癌 分子靶向药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蛋白1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综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6-409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29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0253?3766.2019.06.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红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27 44 4.0 5.0
2 罗辉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35 78 4.0 6.0
3 赖军明 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放射治疗中心 1 2 1.0 1.0
4 胡爽 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 1 2 1.0 1.0
5 骆永彪 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放射治疗中心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肝肿瘤
原发性肝细胞癌
分子靶向药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肿瘤杂志
月刊
0253-3766
11-2152/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7号
2-47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88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7207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