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实现3A21铝合金小角度锥形件成形,采用多道次普强复合旋压和预成形后旋压两种工艺方法,研究了坯料尺寸、旋轮圆角半径、 旋轮间隙等工艺参数对旋压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多道次普强复合旋压时,坯料相对厚度越小,减薄破裂、 凸缘失稳起皱的趋势越明显;旋压后材料壁厚的变化呈U字形,两端厚,达到7 mm左右,中间薄,只有5 mm左右;贴模性较差,最大间隙达到0.9 mm.通过预成形和剪切旋压相结合的方式,坯料不会产生失稳开裂的现象,壁厚控制更精确,得到旋压件侧壁的壁厚在7 mm左右,而口部的壁厚达到11 mm左右;旋压件贴模间隙很小,只有0.2 mm左右.
推荐文章
铝合金车轮轮毂旋压成形实验研究
铝合金车轮轮毂
轻量化
散热性能
钢制轮毂
薄壁筒形件滚珠旋压成形工装设计及实验研究
滚珠旋压
铝合金
薄壁筒
旋压
薄壁大尺寸铌钨合金喷管精密旋压成形工艺研究
薄壁大尺寸
铌钨合金
精密旋压成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 A21铝合金锥形件旋压成形工艺
来源期刊 锻压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旋压成形 锥形件 失稳 变间隙 减薄率
年,卷(期) 2019,(10) 所属期刊栏目 特种成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94
页数 7页 分类号 TG31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30/j.issn.1000-3940.2019.10.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吉卫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34 402 7.0 20.0
2 郝爱国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25 81 5.0 8.0
3 郝花蕾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8 4 1.0 1.0
4 杨文华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8 21 3.0 4.0
5 廖哲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3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7)
共引文献  (72)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旋压成形
锥形件
失稳
变间隙
减薄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锻压技术
月刊
1000-3940
11-1942/TG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8号
2-32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074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346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