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晚期早产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 以胎龄(周)为340/7~366/7的15例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n=8)和剖宫产组(n=7).收集早产儿出生后3d、7d、14d的粪便标本,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16S rRNA可变区中的V4区进行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结构.结果 (1)自然分娩组晚期早产儿粪便标本菌群多样性指数逐渐上升,剖宫产组的多样性指数较平稳,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45份粪便标本中共检测出10个菌门,均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门,两组晚期早产儿生后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呈增多趋势.两组相比,剖宫产组7d、14d时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自然分娩组(Z=-2.896,P=0.004;Z=-2.120,P=0.040),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仅在7d时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Z=-2.190,P=0.030);(3)两组研究对象中,除自然分娩组14d时以双歧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外,余下均以肠杆菌属为优势菌属.相比于自然分娩组,在7d时剖宫产组拟杆菌属所占比例显著降低(Z=-2.806,P=0.005),肠杆菌属所占比例显著升高(Z=-2.199,P=0.030).结论 剖宫产能显著影响婴儿早期肠道菌群的定植,降低肠道中早期拟杆菌的水平.
推荐文章
不同分娩方式对晚期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分娩方式
选择性剖宫产
晚期早产儿
呼吸系统疾病
早产儿生后联合应用抗菌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早产儿
抗菌药
粪便标本
肠道菌群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细菌群落多样性
益生菌
不同分娩方式对晚期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分娩方式
选择性剖宫产
晚期早产儿
呼吸系统疾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分娩方式对晚期早产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晚期早产儿 分娩方式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4-627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22.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81/j.cnki.cjm.201906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玉君 22 62 4.0 6.0
2 陆斯良 2 3 1.0 1.0
3 黄清梅 2 3 1.0 1.0
4 韦冰梅 10 8 2.0 2.0
5 白发明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晚期早产儿
分娩方式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月刊
1005-376X
21-1326/R
大16开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8-27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99
总下载数(次)
1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