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古人言“脉可通神”,脉诊作为中医四诊中独特的诊断方式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本文从《黄帝内经》出发,追溯中医脉诊由遍身诊法到“独取寸口”的脉诊发展过程,从而进一步探索东汉时期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使用的诊脉方式及具体脉诊部位.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包括:仲景脉法是《黄帝内经》的遍诊法到《脉经》寸口脉法的过渡;历代医家对“少阳脉”的具体位置的提出与探讨;现代临床上“少阳脉”的诊断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历代医家的文献,认为张仲景“少阳脉”的具体位置为耳部颌厌部位的两额动脉;少阳脉对于小便不利、经水不通的水气疾病有诊断意义.遍身诊法在现代临床上依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应予以重视.
推荐文章
浅论脉之提纲
脉诊
提纲
词异义通
浅论脉之提纲
脉诊
提纲
词异义通
张仲景对"脉症不应"的认识
张仲景
脉症不应
脉症合参
浅论任脉为"阴脉之海"
任脉
阴脉之海
理论探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浅论张仲景之“少阳脉”
来源期刊 环球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脉诊 张仲景 少阳脉 伤寒论 辨诊法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争鸣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09-91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2
字数 37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1749.2019.06.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教研室 62 233 8.0 14.0
2 张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 95 390 10.0 14.0
3 王超 43 132 7.0 9.0
4 刘旎 5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脉诊
张仲景
少阳脉
伤寒论
辨诊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球中医药
月刊
1674-1749
11-5652/R
大16开
北京东四西大街46号
80-726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7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46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