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集合'是高中学生学习的第一个数学知识,学生对'集合'学习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整个高中数学学习的判断.但在实际教学中'集合'就像天外来客般强行介入了课堂,主流的引入方式有以下两类:其一,以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列举实例,让学生感受'同一类对象汇集在一起',体会集合的含义;其二,以小学、初中涉及集合的案例引入,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些引入方式对于帮助学生体会集合的含义.
推荐文章
为什么婴幼儿爱问“为什么”
婴幼儿
问问题
成人回应
孩子的问题
认知发展
学习
孔乙己为什么要“排”出九文大钱
《孔乙己》
'排'
动作描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集合”
来源期刊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无穷集合 符号演算 数学情境 集合语言 代数系统
年,卷(期) 2019,(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7-128
页数 2页 分类号 G633.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隽易 5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无穷集合
符号演算
数学情境
集合语言
代数系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
月刊
2095-4832
10-1085/O1
16开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数学
2-221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7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0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