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复位方式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以2017年3月~2018年5月期间本院接受诊治的10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 手法复位组痊愈患者35(64.81%)例,治疗有效患者13(24.08%)例,治疗无效患者6(11.11%)例;耳石复位组痊愈患者47(87.04%)例,治疗有效患者6(11.11%)例,治疗无效患者1(1.85%) 耳石复位组治疗总有效率98.15%与手法复位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对比明显较高;手法复位组VAS评分(4.53±2.49)与耳石复位组(5.47±1.45)对比明显较低;治疗前两组DHI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耳石复位组DHI评分(11.63±6.98)与手法复位组(15.28±8.38)对比明显较低.讨论 使用相关耳石复位仪器的治疗效果要优于手法复位治疗,但手法复位治疗仍然有其存在较好的治疗效果,对其手法的熟练掌握还是比较重要的,在必要的时候,两种疗法结合使用,效果可能会更佳.
推荐文章
护理干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治疗的影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护理
加味归脾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焦虑
加味归脾汤
伴随症状
不同耳石复位法治疗7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疗效
半规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复位方式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期刊 心理月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不同复位方式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疗效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3
页数 1页 分类号 R255.3
字数 127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芸 5 2 1.0 1.0
2 张纯桥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703)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不同复位方式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疗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心理月刊
月刊
1673-6796
11-5488/R
16开
北京体育馆路8号《心理月刊》杂志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229
总下载数(次)
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