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系统研究底部2层单跨薄壁钢板组合截面PEC柱-钢梁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使用CAD设计制作1榀组合结构框架底部两层子结构1:2缩尺试验试件,针对这榀组合结构框架建立ABAQUS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另外还设置了4种不同的参数模型对比分析(对穿螺栓布置方式、竖向力作用、长圆孔尺寸、柱底连接形式),得出各设计参数对试件滞回性能、自复位连接力学性能、耗能能力和残余侧移等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如下:本试验自复位结构通过设置BRS耗能板和预拉杆拥有自复位能力并满足结构遭遇地震时的耗能能力需求和残余侧移限值;采用对穿螺栓单边布置的试件比双边布置的试件,自复位能力较强但耗能能力较弱;施加一定的柱顶轴向力对试件的自复位效果影响不大;适当增加BRS板长圆孔的径向孔长,可以使试件进入承压型受力时间滞后;在达到层间侧移角5.0%时,各有限元参数模型的整体残余侧移角均小于0.016rad,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自复位功效.
推荐文章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
push over分析
线刚度比
考虑钢梁翼缘断裂的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分析
组合框架
断裂
有限元
抗震
延性
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概念设计
异形柱
框架结构
概念设计
抗震性能
动力时程分析
新型PEC柱-钢梁BRS耗能部分自复位节点的抗震性能
新型PEC柱
BRS耗能
部分自复位连接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薄壁钢板组合截面PEC柱-钢梁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来源期刊 江苏建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薄壁钢板组合截面PEC柱 BRS板耗能 自复位功效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建筑结构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27
页数 5页 分类号 TU352.11
字数 478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志成 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4 0 0.0 0.0
2 薛振飞 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 0 0.0 0.0
3 易钰剑 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薄壁钢板组合截面PEC柱
BRS板耗能
自复位功效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苏建筑
双月刊
1005-6270
32-1195/TU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12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08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104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