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三具新鲜尺骨标本,研究尺骨骨硬度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其与尺骨骨折流行病学、尺骨骨折及手术方式,内固定物置入、肘关节置换等的相关关系.方法 将新鲜尺骨标本按照AO解剖原则分为尺骨近端、尺骨干、尺骨远端3个节段.微型台具将尺骨分成12个部位:①尺骨近端取尺骨鹰嘴,及尺骨鹰嘴干骺端2个部位;②尺骨干平均分成9段;③尺骨远端取尺骨头1个部位.慢速锯垂直于每个部位的长轴切取厚3 mm的骨组织切片.将切取的骨组织切片按照部位固定在载玻片上,并标明区域,用不同目的碳化硅颗粒逐级打磨光滑.显微维氏硬度仪测量每个标本的前、后、内、外4个区域,每个区域随机取5个有效位点进行测量.尺骨近端与尺骨远端的标本测量松质骨显微硬度,尺骨干标本测量皮质骨显微硬度.本实验给予载荷50 g,持续加载50 s,后维持12s,进行显微维氏硬度测量.根据压痕面积来计算硬度值,压痕两对角线的长度差异>10%的硬度数值将被剔除,每个区域选取5个有效硬度值,取其平均值为其区域的硬度值.对尺骨各部位硬度值进行比较,尺骨近端、骨干、远端三部分的比较及尺骨前后内外侧硬度值的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多重比较,采用Tukey检验或Dunnett T3检验.结果 尺骨各部位硬度值比较:尺骨硬度分布范围17.00~65.60 HV,平均为40.81 HV,尺骨硬度最大部位尺骨干7,硬度值为47.77 HV,硬度最小部位为尺骨头29.64 HV;尺骨近端、骨干、远端三个节段硬度值比较:尺骨近端硬度值为34.39 HV,尺骨干43.47 HV,尺骨远端29.64 HV,三具标本均呈尺骨干硬度值大,尺骨近端及远段硬度值小的分布规律,且尺骨干硬度值大于尺骨近端及远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尺骨前后内外侧硬度值比较:尺骨近端前后内外侧硬度值分别为31.01 HV、37.66 HV、33.71 HV、37.59 HV,尺骨干前后内外侧的硬度值分别为43.21 HV、44.05 HV、42.45 HV、42.22 HV,尺骨远端前后内外侧的硬度值分别为28.27 HV、30.36 HV、29.18 HV、30.75 HV.尺骨前后内外侧硬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尺骨硬度呈骨干硬度值大,近端与远端硬度值小的分布规律,但其前后内外侧硬度值差异不大,揭示了尺骨显微硬度的分布规律,也为通过3D打印制备符合人体生理特点肘关节假体提供了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