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结合某双塔高层建筑核心区桩筏基础和核心区外独立承台桩基础沉降变形监测资料,分析了嵌岩桩筏基础的沉降特征.结果表明,双塔核心区嵌岩桩筏基础沉降变形的整体性较好,沉降随施工加载过程增长较为稳定,而核心区外嵌岩桩基础的沉降对主楼施工和环境条件(如地下水)较为敏感,施工中出现了桩体上浮现象.根据桩顶荷载计算的嵌岩桩桩身压缩量与实测沉降相比,实测值远大于计算值.考虑嵌岩桩施工和桩筏基础工作特点,提出了穿越软土层的嵌岩桩筏基础沉降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沉渣效应和桩侧负摩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沉渣和桩侧阻影响的桩筏基础沉降估算方法,并通过本工程及文献中的工程实测对提出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
推荐文章
桩筏基础固结沉降实用计算方法
桩筏基础
固结
沉降计算
非线性
隐式差分算法
可调整基桩刚度的桩筏基础分析
桩筏基础
砂垫层
刚度调整
差异沉降
桩筏基础计算与分析
桩筏基础
沉降
共同工作
受力特性
按Voronoi算法分析不均匀土层上的桩筏基础
Voronoi图
Delaunay三角形
不均匀土层
桩筏基础
勘察孔
土层资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穿越软土层嵌岩桩筏基础沉降特征与计算方法
来源期刊 岩土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桩筏基础 软土 嵌岩桩 沉渣效应 桩侧负摩阻 沉降计算
年,卷(期) 2019,(z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1-225
页数 5页 分类号 TU47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779/CJGE2019S205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敏云 浙江工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32 407 10.0 19.0
2 张勇 浙江工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23 333 8.0 18.0
3 张庆山 6 16 2.0 4.0
4 陆雨珂 浙江工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1 0 0.0 0.0
5 陈小雨 浙江工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3 5 2.0 2.0
6 徐晓兵 浙江工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桩筏基础
软土
嵌岩桩
沉渣效应
桩侧负摩阻
沉降计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土工程学报
月刊
1000-4548
32-1124/TU
大16开
南京市虎踞关34号
28-62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70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599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