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氨酚氢可酮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神经阻滞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神经阻滞+氨酚氢可酮组(实验组).分别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量评分(AIS),红外热像扫描皮肤温差(△dT),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VAS、AIS评分和红外热像扫描皮肤温差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3 d、7 d、14 d VAS评分及AIS评分更低(P<0.05),且治疗前后△dT明显更大(P<0.05).2组患者PHN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神经阻滞能够有效缓解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在此基础上联合氨酚氢可酮使疱疹急性期病程缩短,治疗效果更显著.
推荐文章
舒芬太尼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治疗观察
舒芬太尼
肋间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
疼痛
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急性期带状疱疹
针刺
刺络拔罐
临床观察
联合阻滞治疗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的疗效观察
神经阻滞
联合
皮内
带状疱疹
头面部
疼痛
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带状疱疹
硬膜外自控镇痛
交感神经阻滞
预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氨酚氢可酮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疗效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氨酚氢可酮 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红外热像仪
年,卷(期) 2019,(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临床诊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9-935
页数 7页 分类号 R745.1+1
字数 58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83/SYSJ.2019.09.27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民玉 80 222 9.0 11.0
2 张宇 41 84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氨酚氢可酮
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红外热像仪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半月刊
1673-5110
41-1381/R
大16开
郑州市经八路2号(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
36-178
199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895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11284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