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荣成天鹅湖暴发的硬毛藻和湖中心的沉积物为试材,通过室内模拟分析了不同密度藻类分解条件下水体可溶性磷(SRP)、Fe2+、S2-质量浓度以及主要理化参数的动态变化,以探讨硬毛藻分解对沉积物中铁磷释放的影响以及铁磷间的耦合关系,为藻华后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内源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在整个试验周期,不同藻密度条件下水体SRP、Fe2+和S2-的质量浓度变幅分别为0.004-0.89、0.04-0.50和0.02-17.36 mg·L-1;试验前期质量浓度较高,之后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后期各处理间差异减小.多重比较表明,残藻密度对上覆水中SRP、Fe2+和S2-的质量浓度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各处理质量浓度表现为:沉积物+50 g藻+水>沉积物+30 g藻+水>30 g藻+水>沉积物+10 g藻+水>沉积物+水.试验前期(1-7 d),各处理差异较大,其中沉积物+50 g藻+水与沉积物+30 g藻+水、沉积物+10 g藻+水处理间的SRP、Fe2+、S2-质量浓度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沉积物+10 g藻+水与沉积物+水处理间Fe2+质量浓度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藻分解过程中,上覆水磷铁之间、磷硫质量浓度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71(P=0.000)和0.498(P=0.013).残藻密度越高,水体理化性质的变幅则越大.硬毛藻体内的磷和铁可在分解初期大量向水体释放,且高密度残藻的堆积分解可明显降低水土界面的氧化还原电位而促进沉积物中磷铁的释放,使得水体磷和铁质量浓度急剧增加.
推荐文章
滇池叶绿素a的时空变化及水体磷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滇池
水体
叶绿素a
藻类生长
时空变化
稻鸭共育稻田水体藻类动态变化
稻鸭共育复合系统
藻类
密度
生物量
多样性
优势种
绿潮藻类暴发对天鹅湖水体和沉积物磷含量的影响
硬毛藻(Chaetomorpha)
藻类暴发
磷含量
水体
沉积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绿潮藻类分解过程中水体磷-铁-硫含量的动态变化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藻分解 可溶性磷 亚铁离子 释放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6-384
页数 9页 分类号 X17
字数 677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丽 烟台大学海洋学院 48 508 12.0 21.0
2 魏烈群 烟台大学海洋学院 3 1 1.0 1.0
3 徐书童 烟台大学海洋学院 4 2 1.0 1.0
4 张文斌 烟台大学海洋学院 3 9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94)
共引文献  (138)
参考文献  (3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0)
18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4(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7(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8(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0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10(5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9)
2011(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1)
2012(4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13(3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14(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5(33)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6(25)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7(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8(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藻分解
可溶性磷
亚铁离子
释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