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Compound K(CK)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改善作用及其与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及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C57BL/6J雄性小鼠9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9周后随机分为5组,正常饲料组(RD),高脂饲料组(HFD),给药组(HFD+ CK 3,9,27 mg· kg-),每天灌胃给药1次,每周测2次体质量,连续11周.实验结束后,分别称量小鼠体质量和肝质量;检测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esterol)、非游离脂肪酸(NEFA)、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磷酸化表达,PCR法检测脂肪合成转录因子SREBP1及其靶基因(FAS、SCD1)的基因表达.结果:治疗11周后,与RD组比较,HFD组小鼠肝质量及肝质量与体质量的比值显著增加(P<0.001,P<0.05),HE染色显示HFD组较RD组肝细胞明显增大且伴有大泡性脂肪变,说明高脂饲料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建立.与HFD组比较,给药组小鼠体质量、肝质量显著降低(P<0.0)5),血脂(TG、CHO、NEFA)和肝功(sAST和sALT)指标也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HE染色也说明给药组能够明显改善肝脏病理状态,从而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FD组较RD组,AMPK和ACC磷酸化均被抑制,给药组较HFD组,AMPK和ACC均被磷酸化,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磷酸化越明显;PCR法结果显示HFD较RD组,脂肪合成转录因子SREBP1及其靶基因表达显著增强,而在给药组上述基因表达均显著被抑制.结论:CK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和ACC的磷酸化、抑制脂肪合成转录因子SREBP1及其靶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