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硅材料的比容量(Li15 Si4,3590mAh/g)是已商用化的石墨负极(LiC6,372mAh/g)的10倍,硅负极的商业化可有效提高单体电芯的容量,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然而,由于硅负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时存在400%的体积膨胀,容易导致电极材料粉化开裂而从集流体上剥落,使得活性物质与活性物质、集流体之间失去电接触,同时不断形成新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SEI膜),最终导致电化学性能的恶化.本研究从硅负极材料的储锂机理出发,提出硅负极材料锂化/脱锂化产生的体积膨胀效应导致的粉化开裂和SEI膜不稳定问题的最新调控方法和研究方向,为硅负极材料的研究应用提供支持.
推荐文章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
锂离子电池
硅基负极材料
二次电池
硅基合金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黏结剂的研究新进展
锂离子电池
硅基负极
黏结剂
聚合物
制备
电化学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硅碳复合物
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预锂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
预锂化
负极材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容量衰减及改进研究
来源期刊 化工新型材料 学科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体积膨胀 SEI膜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开发与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226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青 75 353 10.0 15.0
2 戴剑锋 92 405 10.0 15.0
3 李维学 68 287 10.0 12.0
4 刘骥飞 7 28 3.0 5.0
5 朱晓军 3 3 1.0 1.0
6 贾钰泽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2)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4(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5(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6(13)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体积膨胀
SEI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新型材料
月刊
1006-3536
11-2357/TQ
大16开
北京安定门外小关街53号
82-816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024
总下载数(次)
5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