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准确地检测出粉煤灰中残留的氨含量,分析了纳氏分光光度法、中和滴定法和氨气敏电极法检测粉煤灰中残留氨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这3种检测方法的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值选取,研究了3种方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影响纳氏分光光度法的主要因素为浸提剂、浸提固液比和浸提时间,最佳值选取分别为0. 05 mol/L H2SO4、1 ∶ 10和30 min;影响中和滴定法的主要因素为吸收溶液、氢氧化钠加入量和蒸馏时间,最佳值选取分别为0. 05 mol/L H2SO4、0. 2 g和30 min;影响氨气敏电极法的主要因素为提取液和搅拌时间,最佳值选取分别为去离子水和[10,25]min.同时,这3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较好.研究成果探究了适用于有效定量检测粉煤灰中残留氨的方法,为控制和限定粉煤灰中残留氨提供检测基础.
推荐文章
量化分析粉煤灰对粉煤灰混凝土胶凝材料总价的影响
粉煤灰活性
二元一次回归
价格比
胶凝材料总价
粉煤灰中残留氨含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
粉煤灰
残留氨
形态
混凝土性能
粉煤灰特性及其改性方法
粉煤灰
理化特性
改性
吸附性能
粉煤灰沸石碱性活化方法研究
粉煤灰
沸石
合成
碱活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粉煤灰中残留氨检测方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长江科学院院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粉煤灰 残留氨 检测方法 影响因素 纳氏分光光度法 中和滴定法 氨气敏电极法 相关性
年,卷(期) 2019,(12) 所属期刊栏目 水工结构与材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9-143
页数 5页 分类号 TV423
字数 48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88/ckyyb.201804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殷海波 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3 1 1.0 1.0
2 刘倩 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粉煤灰
残留氨
检测方法
影响因素
纳氏分光光度法
中和滴定法
氨气敏电极法
相关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长江科学院院报
月刊
1001-5485
42-1171/TV
大16开
武汉市汉口赵家条九万方
38-147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50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069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