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检测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的AmpC酶,并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AmpC酶耐药表型检测采用三维试验,细菌鉴定采用VITEK-2 Compact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纸片扩散法),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产酶组与不产酶组耐药率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的AmpC酶检出率分别为1.1%、4.0%和20.6%.产AmpC酶菌株对17种抗菌药物耐药率显著高于不产AmpC酶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AmpC酶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次之.结论 临床在做常规药敏试验的同时应加强AmpC酶耐药表型的检测,科学合理用药,防止耐药表型在院内的传播,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AmpC酶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奇异变形杆菌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Ampc酶 耐药率
年,卷(期) 2019,(8)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检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3-95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446.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亚隽 7 22 3.0 4.0
2 张慧 19 43 3.0 6.0
3 沈芳 18 68 5.0 7.0
4 周聪 5 19 2.0 4.0
5 胡娟 4 19 2.0 4.0
6 徐茂锁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0)
共引文献  (551)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4(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5(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7(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奇异变形杆菌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Ampc酶
耐药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半月刊
1004-8685
41-1192/R
大16开
郑州市经一路12号
80-152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668
总下载数(次)
3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