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研究南岭—武夷交汇区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深部背景资料和科学依据,本文利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Hw叠加和共转换点(CCP)叠加两种方法获取了研究区66个宽频带流动台站及24个固定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泊松比和Moho面起伏形态,揭示了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地壳结构及泊松比变化特征,给出了南岭和武夷之间一条莫霍凸起带的高分辨图像.结果显示:(1)研究区内地壳厚度平均值为31.2 km,泊松比平均值为0.23,总体呈现薄地壳、低泊松比的特点.地壳厚度从西北往东南由厚变薄,与区域地壳伸展特征相一致.(2)在韶关赣州—吉安 南昌一线存在条带状薄地壳结构,平均值为28 km,呈南西北东向展布,对应的泊松比值略微升高.推测地壳减薄带的形成可能与来自南海方向的地幔热流上涌有关.(3)江南造山带的泊松比整体偏低,存在两处平均值小于0.21的区域.华夏地块内地壳厚度与泊松比之间存在弱的负相关,表示随着地壳厚度的增大,铁镁质的下地壳厚度在整个地壳厚度中所占的比例减小.
推荐文章
海南岛地壳厚度与泊松比结构
海南岛
接收函数
H-κ叠加
地壳厚度
泊松比
滇西北地区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分布及其意义
滇西北地区
地震亚失稳
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泊松比
基于远震P波接收函数研究江苏地区地壳厚度和泊松比
接收函数
H-K叠加
地壳厚度
泊松比
鲁西隆起、沂沭断裂带及胶南隆起区域地壳厚度、泊松比分析
远震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泊松比
鲁西隆起、沂沭断裂带及胶南隆起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岭—武夷交汇区的深部背景及地壳泊松比
来源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H-κ叠加方法 地壳结构 泊松比 地幔热流 江南造山带 华夏地块
年,卷(期) 2019,(7) 所属期刊栏目 地球动力学·地震学·海洋地球物理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77-2489
页数 13页 分类号 P315
字数 682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6038/cjg2019M020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74)
共引文献  (1222)
参考文献  (6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8)
二级引证文献  (5)
195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88(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8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4(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1995(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1996(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8)
1997(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98(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1999(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2(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3(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3)
2004(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5(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5)
2006(7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7)
2007(4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8(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9(7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1)
2010(4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11(51)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12(4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13(40)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14(1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H-κ叠加方法
地壳结构
泊松比
地幔热流
江南造山带
华夏地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物理学报
月刊
0001-5733
11-2074/P
16开
北京市9825信箱
2-571
194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8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5377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