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鹤虱之名始见于唐《新修本草》,曰:“生西戎.子似蓬蒿子而细,合叶、茎用之,胡名鹄虱.”唐代所称“西戎”,是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对西部边裔诸国诸民族的泛称.鹤虱经波斯商人之手由西戎传入中国,故又称西戎鹤虱、波斯鹤虱.据我国本草学的奠基人赵燏黄先生考证,《新修本草》所载鹤虱,其基原为菊科植物山道年蒿Seriphidum cinum(Berg et Poljak.) Pol-jak.,以未绽放的花蕾入药.山道年蒿又名蛔蒿,功能驱虫,用于蛔虫病、蛲虫病.后由于五代时战乱频仍,交通阻隔,此种鹤虱已不再输入.
推荐文章
南鹤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南鹤虱
黄酮类
挥发油
倍半萜
药理活性
浅谈鹤虱与南鹤虱的区别
鹤虱
南鹤虱
来源
显微鉴别
沧桑萧何堰
灌区
石门
季节
收割
稻穗
水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鹤虱的沧桑
来源期刊 家庭中医药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9,(10) 所属期刊栏目 祖国医学长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1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家庭中医药
月刊
1005-3743
11-3379/R
16开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82-654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16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4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