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3、弦之弯曲与心之折曲 从源头讲,以波粒二象性代表东西方思维的本原,粒代表原子,对应同质性(可还原性);波代表关系,对应异质性(不可还原性).当代数学、物理学的发展方向,都呈现了某种“东方化”趋势,即把异质关系加以高维化,浮到表面上,就是对空间弯曲化加以体系化,在数学称为非欧化,在物理学称为量子化或弦论,在绘画中表现为时间流淌…… “强度即差异”,相当于把关系(波与弦)认识到1膜的水平,那么,2膜、3膜,乃至11维是什么呢?这就逼近了高潮的秘密.我曾发表过一个见解,称黑洞是宇宙的“性高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爆发与高潮是怎么回事?(中)——互联网弦论系列谈之十八
来源期刊 互联网周刊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9,(19) 所属期刊栏目 奇平视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71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 146 34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互联网周刊
周刊
1007-9769
11-3925/TP
大16开
北京市建国门南大街乙一号金龙大厦1号楼1108室
82-876
199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22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9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