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设计了一种速度相关型被动式变阻尼器,该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可随速度响应大小瞬时阶梯可变,具有自适应和无需能源的优点.针对由该阻尼器与隔震支座组成的新型组合隔震体系,以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结构为例,采用高阶单步控制算法计算并设计变阻尼控制率,数值计算了被动式变阻尼隔震结构的避震效果,并与采用铅芯橡胶支座隔震结构与磁流变阻尼器隔震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被动式变阻尼隔震结构的上部结构加速度与隔震层基底位移反应同时受到了控制,控制效果趋近于磁流变阻尼器隔震结构且优于铅芯橡胶支座隔震结构,该避震方式可适用于更大地震动输入,因而更具控制优势.
推荐文章
巨型框架单段隔震悬挂结构减震效果分析
巨型框架
隔震
悬挂结构
减震效果
基于刚度比的基础隔震结构减震系数
基础隔震
隔震结构
刚度比
减震系数
摩擦滑移隔震结构的减震分析
摩擦滑移隔震
自振周期
动力反应
结构顶部TMD系统采用隔震部件的减震研究
TMD 系统
隔震部件
地震反应
减震控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被动式变阻尼隔震结构减震效果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被动式变阻尼隔震结构 磁流变阻尼器 橡胶支座 减震效果 高阶单步法 隔震体系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5-180
页数 6页 分类号 TU375.4
字数 48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2783.2019.02.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春巍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0 50 4.0 6.0
5 付伟庆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7 1 1.0 1.0
9 李茂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4 1 1.0 1.0
10 段存坤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被动式变阻尼隔震结构
磁流变阻尼器
橡胶支座
减震效果
高阶单步法
隔震体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科技论文
月刊
2095-2783
10-1033/N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42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147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