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解决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能力较低及占地大的问题,利用纳米型复合絮凝剂可使活性污泥快速沉降的特性,采用基于纳米型复合絮凝剂的SBR工艺处理市政污水.在SBR中试装置中,当纳米型复合絮凝剂投加量为20μL/L时,长期运行结果显示污泥性能稳定,污泥容积指数(SVI) <50 mL/g,表明污泥沉降速度已达到好氧颗粒污泥的水平.纳米型复合絮凝剂投加到水体后,通过吸附电中和作用促进絮凝,并利用大分子有机物的吸附架桥和卷扫等辅助作用,使污泥絮体及小颗粒迅速聚集成团下降,显著提升了出水水质.基于该纳米型复合絮凝剂的SBR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要求.综上,该工艺适用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延缓扩容的工程实践.
推荐文章
复合絮凝剂处理果胶废水工艺研究
果胶废水
复合絮凝剂
三氯化铁
聚乙烯醇
复合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复合絮凝剂
废水处理
混凝
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复合高分子絮凝剂
絮凝性能
无机-天然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与化学絮凝剂的复配及其应用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
复配
絮凝率
泥浆废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复合絮凝剂的SBR工艺中试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给水排水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复合絮凝剂 SBR 污泥容积指数 脱氮除磷
年,卷(期) 2019,(9)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总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95
页数 5页 分类号 TU992.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凯军 98 838 16.0 24.0
2 汪翠萍 17 111 7.0 9.0
3 宫徽 19 122 6.0 11.0
4 何文妍 5 3 1.0 1.0
5 王启镔 1 0 0.0 0.0
6 朱越 2 0 0.0 0.0
7 史彦伟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1)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复合絮凝剂
SBR
污泥容积指数
脱氮除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给水排水
半月刊
1000-4602
12-1073/TU
大16开
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路52号都市花园大厦21层
6-86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949
总下载数(次)
39
总被引数(次)
16835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