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将微米硅采用金属银诱导化学腐蚀法制成三维多孔硅.以磺化沥青为前驱体,通过喷雾干燥法对多孔硅包覆,高温碳化得到核-壳多孔硅/碳复合阳极材料.利用SEM表征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多孔硅表面均匀分布大量纳米级孔洞,热解碳壳则将多孔硅紧密包裹,从而增强锂离子的扩散性能,及容纳体积膨胀空隙的能力.电池循环210次后,活性物质与集流体未见明显分离.所制备的多孔硅/碳复合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1 C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3 810 mAh/g,经3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保持在1 710 mAh/g.1C电流密度下,100次循环后比容量稳定在824 mAh/g,库仑效率99%.恢复至0.1 C充放电后,比容量仍能保持在1 210 mAh/g.
推荐文章
TiO2/SrTiO3核壳结构光阳极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
核壳结构
钙钛矿SrTiO3
光阳极
光电化学性能
无黏结剂柔性Si/CNT/纤维素复合阳极及其电化学性能
纳米硅
多壁碳纳米管
阳极
锂离子电池
氮掺杂多孔碳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氮掺杂
多孔碳
电化学性能
超级电容器
钴氧化物/碳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钴氧化物
碳复合材料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膜
超级电容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核-壳多孔硅/碳复合阳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来源期刊 电源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核-壳结构 化学腐蚀 多孔硅/碳 阳极 锂离子电池
年,卷(期) 2019,(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设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52-1756
页数 5页 分类号 TM912.9
字数 47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087X.2019.11.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克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42 235 9.0 13.0
2 李旭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9 98 4.0 9.0
3 李彦博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3 9 1.0 3.0
4 刘晋捷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 0 0.0 0.0
5 刘文政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7)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5(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6(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8(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核-壳结构
化学腐蚀
多孔硅/碳
阳极
锂离子电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源技术
月刊
1002-087X
12-1126/TM
大16开
天津296信箱44分箱
6-28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323
总下载数(次)
56
总被引数(次)
558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