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优化和建立补肾养血颗粒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方法 采取正交试验设计实验条件,优选最佳工艺;对处方中的熟地黄、赤芍、炙甘草和茯苓进行薄层色谱法的定性鉴别.结果 确定最佳煎煮工艺条件为每次加入的水量是药材量的10倍(A3),煎煮3次(C3),每次1.5 h(B2);制粒的赋形剂为可溶性淀粉,辅料的比例为:稠膏:可溶性淀粉=1:2,制成的颗粒溶解性和成型性好;TLC鉴别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无干扰.结论 熟地黄、赤芍、炙甘草、茯苓的薄层色谱无干扰,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制备工艺可靠,稳定.
推荐文章
菊藤胶囊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菊藤胶囊
制备工艺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院内制剂参芪归芍颗粒的制备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的建立
参芪归芍颗粒
提取工艺
成型工艺
薄层色谱
补肾活血颗粒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补肾活血颗粒
质量标准
薄层色谱法
黄芪甲苷
乳消康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乳消康胶囊
柚皮苷
橙皮苷
制备工艺
TLC
HPLC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院内制剂补肾养血颗粒制备工艺的建立及质量标准研究
来源期刊 吉林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补肾养血颗粒 制备工艺 质量标准
年,卷(期) 2019,(8) 所属期刊栏目 方药纵横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5-1088,1093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83.6
字数 283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463/j.cnki.jlzyy.2019.08.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艳华 47 162 6.0 10.0
2 张守琳 99 459 10.0 17.0
3 初洪波 29 68 4.0 6.0
4 王宏安 24 100 6.0 8.0
5 刘鹤 5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6)
共引文献  (69)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2(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3(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4(1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5(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6(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7(1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补肾养血颗粒
制备工艺
质量标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中医药
月刊
1003-5699
22-1119/R
大16开
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12-42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72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19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