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研究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团聚体化学计量变化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人工刺槐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粒径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化学计量及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2 mm和0.25~2 mm粒径团聚体含量,机械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EMWD)和机械团聚体的几何平均直径(ECMD)表现为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而0.053 ~0.2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和可蚀性因子K呈现相反的变化特点;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3个植被带整体表现为森林带显著高于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而全磷含量在各植被带间无明显变化规律;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草原带以<0.053 mm和0.25~2 mm粒径占绝对优势,在森林草原带以0.053 ~0.25 mm和0.25~2 mm粒径为主,而森林带各粒径间均无显著差异;草原带和森林草原带<0.053 mm粒径全磷含量最高,而森林带全磷含量在各粒径间无显著差异;<0.053 mm和0.053~0.25 mm粒径团聚体C∶N值以草原带和森林草原带高于森林带,而0.25 ~2 mm和>2 mm粒径在3个植被带间无显著差异;各粒径C∶P和N∶P值以森林带显著高于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综上可见,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团聚体化学计量在3个植被带间存在较大差异,团聚体稳定性和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整体表现为森林带显著高于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
推荐文章
黄土高原南北样带刺槐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刺槐
化学计量学
土壤
降水
黄土高原
不同林龄刺槐林土壤团聚体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水稳性土壤团聚体
刺槐林
化学计量特征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刺槐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生态化学计量
植被带
刺槐人工林
叶片—枯落物—土壤系统
气候因子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刺槐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生态化学计量
植被带
刺槐人工林
叶片—枯落物—土壤系统
气候因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人工刺槐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来源期刊 环境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团聚体稳定性 纬度梯度 植被带 黄土高原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04-2911
页数 8页 分类号 X144
字数 63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227/j.hjkx.2018111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孟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9 36 3.0 5.0
2 王国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5 8 1.0 2.0
3 瞿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1 8 1.0 1.0
4 吴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1)
共引文献  (655)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92)
二级引证文献  (2)
193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3(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4(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5(4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6(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7(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8(19)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2(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4(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8(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团聚体稳定性
纬度梯度
植被带
黄土高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学
月刊
0250-3301
11-1895/X
16开
海淀区双清路18号(北京市2871信箱)
2-821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6
总下载数(次)
54
总被引数(次)
2318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