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药五味的演变分为实体五行五味阶段、四时五行五味阶段以及四气五味阶段,其经历了以五谷为主,到食药兼顾,再到以药物为主的过程,而在五味的辨识上,经历了口尝五味阶段、五行取象五味阶段以及药类法象阶段.另外,易水学派在完成了四气与五味的整合过程后,将原本五味入五脏的理论发展成了归经理论.在性味补泻方面,《黄帝内经》认为,五谷五味通过养五脏之胃气来达到治疗五脏疾病的目的,此时五味的性用,应以五行五味的性用为主.在五脏虚实的基础上,《黄帝内经》论述了五脏传变关系,产生了建立在相生基础上的五脏性味补泻,虚以相生传,实以相克传,相胜建立在实的基础之上,本味为补,克该脏之味为泻.易水学派在五味补泻的基础上增加了四气补泻,强调了五脏的补泻主要在五味的运用上,而四气要随不同的脏气进行转换.
推荐文章
单味中药水提物对鸡源耐药性E.coli地方株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耐药性大肠杆菌
中药水提物
体外抑菌活性
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bFGF表达的影响
脑缺血
神经营养因子
补阳还五汤
六味地黄汤
碱性戍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药性味演变及性味补泻述要
来源期刊 河南中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性味 五行五味 四时五行五味 四气五味
年,卷(期) 2019,(11)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28-1633
页数 6页 分类号 R282.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7/j.issn.1003-5028.2019.11.04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超产 6 1 1.0 1.0
2 孙鸿昌 14 13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性味
五行五味
四时五行五味
四气五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中医
月刊
1003-5028
41-1114/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号
36-40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77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787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