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视网膜疾病如视网膜动脉阻塞等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防永久性视力损伤的关键.为辅助临床眼科医生更快、更准确地诊断视网膜疾病,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分割的方法.首先,将三维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转换为二维 B超扫描图像,通过二值化、仿射变换等方法提取视网膜区域作为感兴趣区域;然后将感兴趣区域送入条件生成对抗网络进行训练,实现 BRAO病变区域分割;最后,采用腐蚀、闭运算等形态学运算排除假阳性.在 20张来自 20双眼睛、包含 BRAO急性期和萎缩期视网膜 OCT图像上进行四折交叉验证,平均正确率、真阳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94.7%、92.1%、5.0%,表明BRAO分割方法有效.
推荐文章
尼莫地平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的临床观察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尼莫地平
视力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视力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力预后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视网膜脱离16例的手术治疗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61例临床分析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并发症
预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深度学习的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分割
来源期刊 软件导刊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深度学习 条件生成对抗网络
年,卷(期) 2019,(11) 所属期刊栏目 人工智能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封3
页数 6页 分类号 TP301
字数 48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07/rjdk.19113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伟芳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13 114 6.0 10.0
2 石霏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11 36 4.0 5.0
3 郭超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1 1 1.0 1.0
4 张格致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1 1 1.0 1.0
5 周宁浩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2 1 1.0 1.0
6 施巍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1 1 1.0 1.0
7 王泽廷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7)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6(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深度学习
条件生成对抗网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软件导刊
月刊
1672-7800
42-1671/TP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
38-431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09
总下载数(次)
57
总被引数(次)
303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