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三磷酸腺苷对重度血栓负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后提示靶病变为重度血栓负荷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急诊PCI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血栓抽吸组(A组,n=54)、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B组,n=54)和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三磷酸腺苷组(C组,n=54).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急诊PCI前、术后的冠脉造影结果;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发生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肌钙蛋白I峰值、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以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和冠脉造影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校正心肌梗死溶栓实验血流计帧(CTFC)分级正常血流的比例C组高于A组和B组(90.7% vs. 68.5%、74.1%,P均<0.05).术后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心肌染色分级(MBG)3级的比例C组高于A组和B组(88.9% vs. 70.4%、72.2%,P均<0.05).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发生率C组低于A组和B组(7.4% vs. 25.9%、24.1%,P均<0.05).术后3组患者CK-MB和肌钙蛋白I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NT- proBNP水平C组低于A组和B组[(983.8±269.8)ng/L vs.(1145.4±392.5) ng/L、(1125.1±378.1)ng/L,P均<0.05].术后5~7 d LVEF C组高于A组和B组[(52.9±6.7)% vs.(48.9 ±8.5)%、(49.6±8.3)%,P均<0.05].术后3组患者30 d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总 MACEs发生率C组低于A组和B组(3.7% vs. 18.5%、16.7%,P均<0.05).3组患者术后出血事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急诊PCI的重度血栓负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和三磷酸腺苷冠状动脉内注射与单纯血栓抽吸及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相比,可以获得更好的心肌再灌注、改善心功能并降低PCI后30 d的总MACEs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
推荐文章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血管成形术,经皮冠状动脉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急性前壁 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血运重建的影响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
替罗非班
心肌再灌注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血栓抽吸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
盐酸替罗非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和三磷酸腺苷对重度血栓负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效果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栓抽吸导管 替罗非班 三磷酸腺苷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8-183
页数 6页 分类号 R542.22
字数 57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4055.2019.02.1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5)
共引文献  (1506)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0(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1(3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2(3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3(2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4(2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5(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栓抽吸导管
替罗非班
三磷酸腺苷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月刊
1674-4055
11-5719/R
大16开
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42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07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