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脉冲染料激光不同参数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122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脉宽与能量不同,分为0.45 ms-低能量组31例,0.45 ms-高能量组28例,1.5 ms-低能量组37例,1.5 ms-高能量组26例,间隔3~4周治疗1次,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瘢痕情况进行评分,采用VAS法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监测瘢痕部位血流,记录血流灌注量;记录治疗结束后3~6个月患者满意度,并计算满意率.结果 (1)0.45 ms-低能量、0.45 ms-高能量、1.5 ms-低能量、1.5 ms-高能量四组治疗后VSS的评分明显低于各组治疗前(t=11.3、9.0、14.1、12.7,P<0.05),各组治疗后评分依次分别下降(5.8±1.1)分、(5.2±1.4)分,(4.1±0.8)分、(4.0±0.9)分,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P<0.05).除1.5 ms脉宽下,低能量与高能量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治疗组两两比较治疗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9,4.81,6.91,5.11,4.74,P<0.05).(2)0.45 ms-低能量、0.45 ms-高能量、1.5 ms-低能量、1.5 ms-高能量四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各组治疗前(t=7.1、5.2、4.1、6.6,P<0.05);各组治疗后评分依次分别下降(3.9±1.3)分、(5.1±0.9)分,(3.5±0.6)分、(4.9±0.9)分,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P<0.05).不论是0.45 ms或1.5 ms脉宽下,高能量组瘢痕疼痛程度改善较低能量组更多(t=6.4,2.2,3.4,4.74,P<0.05).(3)0.45 ms脉宽组瘢痕血流灌注明显下降.(4)四组患者满意度分别达82.3%,79.1%,84.5%,77.7%,四者间满意度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冲染料激光对增生性瘢痕的疗效非常确切,且推荐0.45 ms脉宽、低能量4 ~6 J/cm2的治疗参数,为瘢痕的防治、脉冲染料激光的应用提供了临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