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第一性原理对LiTaO3晶体以及不同Mg浓度的Fe:Mg:LiTaO3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吸收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掺铁钽酸锂晶体的杂质能级主要由Fe的3d态轨道贡献,禁带宽度为3.05 eV.掺入镁后,在禁带中没有新的能级产生,掺Mg浓度小于或超过阈值(略小于6 mol%)时,禁带宽度分别为2.72 eV和2.45 eV.Fe:LiTaO3晶体分别在417 nm和745 nm处呈现两个吸收峰,这两峰归结于Fe 3d分裂轨道电子的跃迁;Mg:Fe:LiTaO3晶体吸收峰强度较单掺Fe的LiTaO3晶体下降,并略有偏移,当掺镁浓度超过阈值时,短波段峰移至457 nm吸收峰,而长波段745 nm处的吸收峰消失.研究表明:Fe离子的分裂轨道T2g,Eg跃迁所对应的吸收峰与铁离子的占位有关,Mg离子浓度达到阈值,使Fe离子占Ta位,Eg对应的吸收峰消失.在利用457 nm波段为功能性吸收时,采用较高掺Mg不会对吸收产生不利影响;在利用745 nm波段时,Fe占Li位比Fe占Ta位在存储应用中更具优势,不宜采用高掺镁.
推荐文章
铜铁镁三掺铌酸锂晶体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三掺铌酸锂晶体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吸收光谱
掺铁铌酸锂晶体第一性原理研究
第一性原理
铌酸锂
铁掺杂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晶体材料力学性能计算方法
第一性原理
晶体材料
力学性能
弹性性能
强度性能
晶格缺陷
掺锰铌酸锂晶体第一性原理研究
第一性原理
铌酸锂
掺杂
电子结构
吸收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铁镁共掺钽酸锂晶体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钽酸锂晶体 铁镁共掺杂 电子结构 吸收光谱 第一性原理
年,卷(期) 2019,(20) 所属期刊栏目 电磁学、光学、声学、传热学、经典力学和流体动力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7-144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45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498/aps.68.2019057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耘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17 20 3.0 3.0
2 罗娅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 0 0.0 0.0
3 梁金铃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 0 0.0 0.0
4 邱晓燕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19 12 2.0 3.0
5 吴圣钰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钽酸锂晶体
铁镁共掺杂
电子结构
吸收光谱
第一性原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