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方证论治”是后世医家对《伤寒杂病论》所蕴含的论治方法的高度概括,是对张仲景方证理论体系最为直观的表述,是张仲景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方证内涵极为丰富,其中既有属辨证论治临床应用层面的技术问题,也有属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特征等方法学的内容.认为方证对应是方证论治的理论起点,即“方证”与“症症”的对应;证机相应是方证论治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是方证论治的上位概念;合方论治是方证论治的延伸.探索方证论治的科学内涵,建立以张仲景学说为支撑的方证论治系统,从而充实和完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体系和方法,是中医临床基础研究亟待解决和深入挖掘的一个重要问题.
推荐文章
增补《伤寒杂病论》用方完善仲景方证理论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增补用方
研究《伤寒杂病论》与辨治疑难杂病
<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
<金匮要略>
疑难杂病
理论体系
整体认识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学术特点初探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桂林古本
宋本
长沙古本
学术特点
《伤寒杂病论》治则学说的现代研究
《伤寒杂病论》
治则
治未病
治病求本
扶正祛邪
正治反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关于《伤寒杂病论》“方证论治”内涵的认识
来源期刊 中医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方证论治 方证辨证 辨证论治 伤寒杂病论
年,卷(期) 2019,(10) 所属期刊栏目 百家园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3-894,897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88/j.11-2166/r.2019.10.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希胜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37 178 7.0 12.0
2 谷浩荣 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7 13 2.0 3.0
3 付桥桥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15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方证论治
方证辨证
辨证论治
伤寒杂病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杂志
半月刊
1001-1668
11-2166/R
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2-698
195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297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253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