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艾灸对压疮大鼠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压疮造模装置通过缺血-再灌注损伤方式建立2~3期压疮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70只SD雌性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袁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艾灸组,每组35只.每组根据干预时间的长短再分为1、3、5、7、10d5个亚组,每个亚组分别纳入7只实验大鼠.将35只正常健康大鼠作为空白组不予造模处理,在模拟其他两组大鼠造模部位处给予碘伏处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3、5、7、10d5个亚组,每个亚组纳入7只大鼠.模型组在模型制备成功后只给予碘伏常规处理,捆绑方式同其他两组.艾灸组在模型制备成功后,先给予碘伏常规处理,而后施以艾灸干预,采用直接艾灸压疮局部,以压疮创面为中心,1 cm长度为半径,进行回旋灸操作,其中艾条燃烧端距压疮创面3 cm左右.每日艾灸治疗1次,每次持续15 min.通过非接触式电子温度仪及时调整艾条燃烧端与压疮创面的距离,使温度计的显示数值控制在适宜范围内(40~42℃),每0.5 min测量一次创面的皮肤表面温度,温度仪探头距离创面中心3 cm左右.自造模第5天开始对造模成功的实验大鼠进行干预方法的介入,分别于1、3、5、7、10d 5个时间点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对压疮创面进行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的测定.结果:压疮损伤出现后,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明显升高.经过艾灸干预后,艾灸组组内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模型组组内趋势与艾灸组大致相同,两组均在7d时降至最低血流灌注量,但艾灸组10 d的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已接近正常皮肤血流灌注量,而模型组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恢复至正常皮肤血流灌注量所需时间明显超过10d.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在1、3、5d3个时间点碘伏处理前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明显升高.模型组在7、10 d 2个时间点碘伏处理前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明显降低,同一时间点进行两组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在3、5d2个时间点治疗前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明显降低,同一时间点进行两组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艾灸组在1、7、10d3个时间点治疗前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明显升高.模型组大鼠在1、3、5、7、10d5个时间点碘伏处理前与碘伏处理后即刻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艾灸组大鼠在1、3、5、7、10d5个时间点治疗前与治疗后即刻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比较,治疗后即刻血流灌注量均显著提升,两者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艾灸对压疮组织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艾灸干预即刻后能够显著增加压疮组织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
推荐文章
艾灸对压疮大鼠皮肤损伤修复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压力性溃疡
艾条灸
伤口愈合
细胞凋亡
磷酸肌醇3-激酶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电针傍刺对褥疮大鼠局部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电针傍刺
褥疮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血流灌注量
艾灸对AA模型大鼠足三里局部微血流变化的影响
艾灸
足三里
微血流
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艾灸对压疮大鼠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影响
来源期刊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艾灸 压疮 血流灌注量 双向良性调整
年,卷(期) 2019,(9) 所属期刊栏目 基金项目纵览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0-96
页数 7页 分类号 R245.8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19.09.02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7)
共引文献  (265)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1(2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2(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艾灸
压疮
血流灌注量
双向良性调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673-842X
21-1543/R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8-179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678
总下载数(次)
39
总被引数(次)
9184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