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霍山赤芝栽培品和野生品的外观性状和内部构造进行比较研究,为赤芝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该研究采用性状观察、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方法,比较霍山赤芝栽培品“霍芝一号”与野生赤芝的异同.结果 表明,“霍芝一号”的菌盖颜色呈黄褐色、菌肉较厚,而霍山野生赤芝的菌盖颜色多以红褐色为主、菌肉较薄,且菌柄底部着生碎石和朽木;在光学显微镜下,赤芝栽培品和野生品均观察到清晰的骨架菌丝和缠绕菌丝,但未出现明显的差异;利用扫描电镜对赤芝栽培品和野生品的皮壳层、菌肉层和菌管层及孢子分别进行观察,发现“霍芝一号”的菌管壁较薄且形状不规则,而野生赤芝菌管壁整齐、致密,同时发现野生赤芝的孢子有2种类型,一种为保留了外壁的孢子Ⅰ型,表面具微小的凹孔,另一种为表面具有突起的孢子Ⅱ型,推测是Ⅰ型孢子脱落外壁所形成.该研究对霍山栽培和野生赤芝的外观性状和内部构造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比较,为赤芝栽培品和野生品的鉴别和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推荐文章
赤芍野生品和栽培品总鞣质含量比较研究
赤芍
芍药
野生品
栽培品
鞣质
含量测定
鄂西竹节参野生品与栽培品的比较研究
竹节参
栽培品
野生品
显微特征
总皂苷含量
青海唐古特大黄野生和栽培品药效学比较研究
大黄/分析
中药鉴定学/方法
青海唐古特大黄野生
青海唐古特大黄野生和栽培品泻下作用比较研究
泻下作用
比较研究
大黄
野生
栽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霍山赤芝栽培品和野生品外观性状和内部构造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中药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赤芝 栽培野生 性状鉴定 扫描电镜
年,卷(期) 2019,(22) 所属期刊栏目 资源与鉴定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06-4812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540/j.cnki.cjcmm.20190829.1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袁媛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 87 672 15.0 21.0
2 黄璐琦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 500 10193 46.0 73.0
3 查良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 1 0 0.0 0.0
4 王亚君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赤芝
栽培野生
性状鉴定
扫描电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药杂志
半月刊
1001-5302
11-2272/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2-45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538
总下载数(次)
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