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多数医家在论及脾胃功能时常认为脾气主升、胃气主降,鲜少有提及胃气的升发特性.从理论来源看,胃气升发之性肇始于《内经》论述人体水谷和水液代谢,饮食受纳于胃而后上归心肺,继之才能布散全身.从功能平衡来看,万事万物均有气机升降出入,虽然胃以和降为顺,但必然也有升发运动来维持整体功能平衡.从胃气生理功能看,胃之行气血资脏腑、充养九窍、脉宗气和化生营血功能都离不开胃气升发.从病理变化而言,胃气升发不足,则上焦清窍失养,下焦肠道传导过度,外则水溢肌肤,内致饮留脏腑.治疗上,以柴胡、升麻、荷叶升发胃气,广泛应用于治疗脾胃病、肺病、脑病和化疗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推荐文章
调肝治胃法治疗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胃脘痛
痞满
肝脾不调
调肝治胃法
"胃气"内涵的现代诠释
胃气/中医病机
理代诠释
补中升阳法临床运用3则
补中升阳
眩晕/中医药疗法
泄泻/中医药疗法
水肿/中医药疗法
病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刍议胃气的升发特性
来源期刊 环球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内经》 胃气 升发 和降
年,卷(期) 2019,(9) 所属期刊栏目 争鸣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3-141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2
字数 39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1749.2019.09.03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宏赟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三科 39 141 7.0 9.0
2 张继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24 109 5.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0)
共引文献  (55)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内经》
胃气
升发
和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球中医药
月刊
1674-1749
11-5652/R
大16开
北京东四西大街46号
80-726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7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46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