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Q&P工艺对添加硅和锰的低碳钢组织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拉伸试验等对不同Q&P工艺参数条件下试验钢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经过Q&P工艺热处理后,试验钢中形成了一定比例的纳米级的残留奥氏体.随着配分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中残留奥氏体含量升高,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增加.配分温度为450℃ 时,随着配分时间的增加,试验钢中残留奥氏体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在配分时间为20 s时达到最大值,但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呈增加趋势.强塑积在450℃ 配分20 s时最大,与残留奥氏体含量变化一致.
推荐文章
低碳硅锰系Q&P钢增塑机制及组织性能
Q&P钢
残余奥氏体
Mn配分
力学性能
强塑积
低碳硅锰钢I&Q&P处理中C,Mn元素配分综合作用
低碳硅锰钢
I&Q&P工艺
C配分
Mn配分
综合作用
Q&P钢塑性变形机制及组织-性能研究
Q&P钢
精细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韧性断裂
65Si2MnWA钢Q&P处理的组织预测
65Si2MnWA
Q&P
组织
CC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低碳硅锰钢的Q&P热处理工艺
来源期刊 金属热处理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低碳钢 Q&P热处理 残留奥氏体 配分温度 配分时间
年,卷(期) 2019,(7) 所属期刊栏目 工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7
页数 4页 分类号 TG16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51/j.issn.0254-6051.2019.07.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邓想涛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42 138 6.0 10.0
2 付斌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2 7 2.0 2.0
3 郭艳辉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9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4)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5(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低碳钢
Q&P热处理
残留奥氏体
配分温度
配分时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金属热处理
月刊
0254-6051
11-1860/TG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8号北京机电研究所内
2-827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03
总下载数(次)
47
总被引数(次)
56013
相关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www.lawyee.net/Act/Act_Display.asp?RID=46696
项目类型: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