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化工学报       
摘要:
多孔碳材料因其优异的导电性和稳定性,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而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以苯酚、甲醛和三聚氰胺为原料,利用高浓度氯化锌来提供超盐环境,经溶剂热反应后,在氮气中800℃下热解制得了含氮碳气凝胶(NCA).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氮气吸附等表征结果表明,该含氮碳气凝胶具有分级多孔蜂窝状结构,其比表面积高达729.6 m2/g.采用三电极测试体系测试了含氮碳气凝胶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三电极体系中,以0.5 mol/L H2SO4作为电解液,含氮碳气凝胶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比电容达到350.7 F/g;在电流密度为20 A/g时,经过10000次充放电后,含氮碳气凝胶的电容保持率仍高达97.8%.在双电极体系中,含氮碳气凝胶在800 W/kg的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可达26.8 (W·h)/kg.上述结果表明,该含氮碳气凝胶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推荐文章
碳气凝胶在电化学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碳气凝胶
电化学超级电容器
活化改性
复合
超级电容器中碳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超级电容器
活性炭
碳纳米纤维
碳纳米管
石墨烯
碳气凝胶
纤维素导电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纤维素导电气凝胶
炭化
复合
电化学性能
生物质衍生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生物质衍生碳材料
超级电容器
电容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盐环境下含氮碳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化工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热解 聚合物 纳米结构 碳气凝胶 超盐 超级电容器
年,卷(期) 2019,(7)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48-2757
页数 10页 分类号 TB 3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949/0438-1157.201901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国华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24 119 7.0 10.0
2 高静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7 5 1.0 2.0
3 佟明兴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4 16 2.0 4.0
4 张璇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2 4 1.0 2.0
5 杨佳兴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1 4 1.0 1.0
6 金秋阳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1 4 1.0 1.0
7 周俊熹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0)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4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3(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4(34)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5(2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6(36)
  • 参考文献(1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7(10)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热解
聚合物
纳米结构
碳气凝胶
超盐
超级电容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学报
月刊
0438-1157
11-1946/TQ
大16开
192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7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8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