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晋西北丘陵区受干旱大风气候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土壤肥力较低,土壤质量退化严重,不同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因植被覆被、人为活动等不同,对土壤质量产生影响不同.为了更好地了解晋西北地区不同土地管理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于山西省北部忻州市五寨县,研究不同管理方式对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微生物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为晋西北地区土地管理和生态建设提供参考.研究中设置4种土地管理方式:苜蓿样地(MX)、免耕样地(MG)、翻耕样地(FG)和荒地(HD),采用野外采集土壤样品、室内测定和分析的研究方法,其中土壤pH值利用电位法测定,土壤有机碳(OC)采用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利用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测定,其原理为紫外分光光度和靛酚蓝比色法.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采用KMnO4滴定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苯酚钠-次氯酸钠比色法、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采用高通量测序测定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Canoco以及QIIME、USEARCH和Uclust生物信息软件分析不同土地管理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不同土地管理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均有影响.苜蓿和免耕2种土地管理方式可显著提高表层土壤养分并增加土壤酶活性;4种土地管理方式共有9个细菌门和11个真菌门,细菌相对丰度较大的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真菌的子囊菌门相对丰度最大;苜蓿和免耕样地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都较高,荒地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丰富度较低,但多样性较高;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NH4-N和NO3-N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对细菌群落影响较大,pH、有机碳含量、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对真菌群落影响最大.苜蓿和免耕2种土地管理方式能够提高土壤质量,是晋西北地区较为适宜的管理措施.
推荐文章
不同土地管理方式对黑土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影响
黑土
自然恢复
休闲裸地
种植作物
土壤深度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固定道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冀北坝上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及酶活性的影响
土地利用方式
微生物量
酶活性
土壤
冀北坝上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晋西北不同土地管理方式对土壤碳氮、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 土壤养分
年,卷(期) 2019,(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76-4389
页数 1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80403074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勇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38 584 10.0 23.0
2 刘爽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3 15 3.0 3.0
6 王雅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6 26 3.0 5.0
7 刘兵兵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3 2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1)
共引文献  (600)
参考文献  (3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7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3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2(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3(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5(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9(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0(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1(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3(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4(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5(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6(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地管理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
土壤养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