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黄疸,作为中医的一个独立病证,一直是肝胆疾病领域的重点关注问题.历代医家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各自的见解和诊疗思路,丰富了黄疸辨证论治的体系.《伤寒论》在论述湿热黄疸时,重点提到"瘀热在里,身必发黄"的病机,关于"瘀热"的理解各家存在争议,认为"瘀热"并非热壅血瘀之意,而是强调湿热郁滞于脾胃气分."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中的"瘀热"应作"郁热"解,即从"湿热郁滞于里"考虑.从文字使用背景、发黄证病因病位分析和遣方用药特点和经典病例四方面分析均可证明茵陈蒿汤所治的发黄是阳明热与太阴湿郁滞在体内所致.因此在治疗此类黄疸时,应把握祛湿、清热、健脾三个要点.
推荐文章
简释“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黄疸
《金匮要略》
张仲景
脂必泰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临床疗效观察
高脂血症
痰瘀互结
脂必泰
瑞舒伐他汀
同型半胱氨酸
血脂
中医证候
从"瘀热论"治疗冠心病
冠心病
瘀热论
瘀热相搏证
凉血化瘀
胸痹
速射武器身管的热-应力耦合场分析
枪管
热-应力耦合场
有限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刍议
来源期刊 继续医学教育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瘀热在里 发黄 郁热 脾胃 气分 茵陈蒿汤
年,卷(期) 2019,(9) 所属期刊栏目 中医中药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1-16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42
字数 352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6763.2019.09.08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亚琳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13 44 3.0 6.0
2 商子梦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瘀热在里
发黄
郁热
脾胃
气分
茵陈蒿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继续医学教育
月刊
1004-6763
12-1206/G4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红莲南路30号4层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425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2955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