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形成的将“无讼”“厌讼”“贱讼”“耻讼”等视为中国传统诉讼文化之特质的“理想类型”概括,近十余年来受到法律社会史领域研究结论的质疑与颠覆。但是,后者所作的学术工作主要只是搜集更多的史料证据加以展示,而并没有针对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研究中常见的思维框架及其概念使用进行反思。
推荐文章
中国传统社会诉讼意识之反思
传统法律文化
农耕
儒家
无讼
中国传统丝绸图案设计思维研究--基于传统文化的分析
丝绸图案
图案设计
设计思维
传统文化
艺术产业
中国传统文化在园林植物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
绿化设计
园林植物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
建筑规划
设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题西影:反思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研究的思维框架及其概念使用
来源期刊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传统诉讼文化 中国传统 概念使用 思维框架 文化研究 20世纪80年代后期 理想类型 “无讼”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0-210
页数 1页 分类号 G1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尤陈俊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5 75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传统诉讼文化
中国传统
概念使用
思维框架
文化研究
20世纪80年代后期
理想类型
“无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双月刊
1000-4246
31-1889/C
上海桂林路100号
4-387
出版文献量(篇)
4766
总下载数(次)
37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